我们想把文化记忆带给被遗忘在泰北的中国人 ——记2018灵山慈善基金会泰北国际志愿者项目

2018-08-15 02:28:48

      在泰国北部的清莱、美斯乐、满星叠、茶房等上百个山村,住着一群“被遗忘在泰北的中国人”及其后裔。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的夹缝中,这批“历史的孤儿”的命运与缅甸、泰国、老挝交界的金三角地区紧绑在一起,在资源匮乏的山区里艰难地生活。他们身份尴尬,上世纪50年代因为战乱,他们退到了缅泰边境。在争取生存的过程中,他们帮助泰国政府平息边境的叛乱,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王遂赐部分参战者以泰国居留权。这些流落异域的棋子,用鲜血换来了一纸证书。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泰北华人依然高度重视后代教育。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泰国政府就禁止华文教育,学子们只能白天上泰文学校,放学后,再进入华文学校学习。


       在泰北66所华校中,其中仅3所学校具备泰国合法办学资质,目前清莱地区华校共有学生13000余名,教师600余名。学生的学费少则几百泰铢,多则上千泰铢。教师每月薪资约为4500泰铢左右。村民经济条件落后,平均一年只有约合人民币6000元的收入。每个家庭平均都有三四个孩子,学费不高却依然难以为继。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的专业性普遍不强。教材课程也没有统一标准,使得当地华文教育乱象丛生。


       当地学校环境也很艰苦,硬件设施极度欠缺。有的学校没有围墙和门头,有的学校四面漏风,雨天漏水。课桌椅也是破旧不堪,电灯是教室里唯一的电器。但无论是华校校长、教师、学生还是家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办好华校,学好华文!他们虽然扎根泰北,但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他们坚持要把中国文化的薪火传承下去。他们为此已经坚持了60多年,无论在牛棚、在寺庙还是破旧的茅草屋,都不能阻止他们对华文的热爱。


2017年的夏天,作为灵山国际援外的重要板块——泰北华文教育调研项目正式启动。2018年7月,通过前期的志愿者招募以及近期的培训,灵山慈善基金会即将带领这支由12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勇士“组建而成的国际志愿者队伍奔赴泰国北部清莱地区,与当地人共度为期14天的支教生活。

 

志愿者日


 “刚开始建(华文)学校的时候(泰国)军方不让机器进村,只能靠人工挖,但我们又没那么多人,靠谁呢?相亲们都赶过来帮忙,大到比我老一辈的人,小到田地里玩耍的熊孩子。挖了三天,最后是实在不行了才把机器请过来的,一动工附近的军营就找上们来了,把几个显眼的村民就抓起来了……”每当罗校长谈到华文教育上就控制不住情绪,以泪洗面,可见当时的教育的情况是多么的残酷。

 ——马若鲲


这里的孩子,没有东西玩,就每天练习跳皮筋,翻跟斗,坚持不懈地练习到足以当杂技演员的水平;这里的孩子,单纯得可怕,一张贴纸可以让她们高兴好久,虽然调皮但是绝对不会动老师的东西,手机随便放都不会丢;这里的孩子,不喜欢穿鞋,泥地沙地里赤脚走都不喊疼,他们习惯了山里艰苦的条件,远比城市里的孩子能吃苦耐劳得多。看见了这样的他们,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受过的苦根本不值一提。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但是只要有他们那样良好的心态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薛可意


与孩子告别时,天已经黑了,但黑暗中惊现一道亮光,我立刻用相机记录下来,因为我忽然很有感触,感觉这一大片的黑如同举步维艰的泰北华文教育,但正被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撕开了一道口子,透出一丝亮光,相信,华文教育再难,但人定胜天,会有华文教育辉煌时刻的来临。

——邓丽钦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8历史泰北暑期国际志愿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此次泰北之行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感动和不舍。我们完成了去年对孩子们的承诺,为5所泰北试点学校完成了图书角的建设与图书的配备,为了改善泰北华语教育环境,灵山慈善基金会推出了泰北华文教育示范项目,从年初开始,持续拨付泰北华文学校教师薪资。



未来,我们希望为泰北华语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1)招募长期华文教师和短期暑期夏令营志愿者,补充泰北华校教师师资弱的问题;

(2)在5所试点华校做统一的华文教材改革,并设置相近的课程体系和教案内容;

(3)与清莱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定期集中培训5所试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4)与清莱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尝试在5所试点学校里推广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泰北华文志愿教师,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单,我们会与您联系。



640.png


愿我们的关注还没有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