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复盘:朋友圈应该成为公益人的“道场”,而不是“市场”

2017-09-12 14:20:13

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圆满落下了帷幕。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讲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9公益日走到如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成了为真正全民公益的典范。

今年99公益日将有近6700个公益项目参与,近300家爱心伙伴加入配捐行列,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拿出了2.9999亿元配捐额。

9月7日至9日三天,腾讯公益平台上共筹得善款超过13亿元(含配捐),三天总捐款人次达到1268万人次,灵山共筹得善款超过5600万元(含配捐,具体数据以腾讯官方数据为准),受到448248人的支持,这些善款将帮助全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境遇。

1505195381842444.bmp

在线下场景方面,灵山基金会今年也尝试与无锡地铁等进行战略合作,设计了99公益日地铁全包列车,并承包了市中心三阳广场大屏幕,让公众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99公益日。

1505195609977921.bmp

1505195609882559.bmp

1505195610374413.jpg

99热闹背后的思考

今年的99比以往任何一届都热闹,参与的机构和项目越来越多,数字看起来也还是漂亮的,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绝大部分捐赠人都在质疑腾讯的“X”,也都在算这么一笔账,去年3600个项目,腾讯给了2亿的配捐,今年6000多个项目,数量几近翻了一番,配捐额却没有相应按比例增长,配的是3亿。即2015年腾讯配捐系数是1:1,2016年是1:0.7左右,今年腾讯却给出平均1:0.4的配捐,现实远低于渲染预期,大家臆测的X共识变得有点尴尬。这么一算,今年配捐资金总额明显不足,于是机构不爽了,公众失望了。

“自然捐赠人”野蛮收割,犹如麦地里种草

归根结底,主要的问题是机构期待过高,今年99的宣导在四个月前就启动了,加之前两年的沉淀,很多机构把99公益日作为年度重要工作来推进,不管是腾讯还是中间机构都呈现出今年要“大搞”的状态,不少基金会还拿出了远超前两年的非定向配捐额来“拉单”,甚至在99前期有人大胆预测今年腾讯的配捐会有6亿,然而并没有,过高的投入和期待是抱怨最主要的原因。二来是公益资源过度集中,让大小机构在一个平台上,同等的条件下自由搏击,一定会让长期资源匮乏的机构内心失衡。

如果明年继续有99公益日,规则不变,结果可能还是会像今天这样。大机构继续“垄断资源”全力备战,小机构使尽洪荒之力极力分羹,大机构的选择会更多,除了备战99,有未来意识的机构会有更多的方向。而小机构会继续在纠结中全力准备,并期待着“狼”会少一些,他们只能设想可能有一些机构不想玩了,也许可以多配捐一些。而事实上99当天,1个亿的配捐5分钟就没了。

套捐是否合理

今年腾讯设置单笔配捐上限,催生了数量庞大的捐款志愿者,恶意套捐现象浮出水面,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开的秘密。机构和项目之间同时存在着“互助”跟“竞争”两种关系,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很多公益小伙伴会有这样的疑问,“我自己拿出自己的钱捐给公益项目,因为99公益日的规则,我让朋友们帮我一起捐,并希望他们带动更多的人捐,既得到腾讯的支持,也得到了朋友们的认可,不是符合99倡导的精神吗?怎么就成了套捐”。

“公益日”其实算是属于公益人的一个节日,既然是节日就意味着它将是长期蓄积的社会参与热情的一个“集中释放”,再加上排名,惊喜时刻等,也会加剧机构和项目间的“冲突感”和“竞争力”。

灵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文认为:

这三年我对99的感觉也一直在变,2015年,我觉得他是一个“自由搏击”的平台,不受“地域”和“资格”的限制,只要产品好,有能力就可以充分去呈现。这对于一个地方型公募基金会来说非常重要,加上灵山团队天然的草根基因,我们非常想与一帮“穷兄弟们”一起,获得更多的支持,链接更多的公众,发出更大的声音。

2016年,我对99的热情减退了一些,尤其是也更觉得参与者的劝募方式和产品更多在于如何博得同情,换得支持,加上“让爱加倍”的诱惑,使得公益机构的“朋友们”成了被强捐的对象,由于公益机构和产品本身的价值模糊,强募到了款,却丢失了“人心”。这群本来对公益人充满敬意的亲友们,成了机构套路下的捐赠人,集中的温度缺失,让他们原本对公益的些许美丽期许,变得更淡了。

拿什么让公众相信公益?

做了十多年公益,王文一直坚信总会有一群人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哪怕一些美好的期待,都会让他们全力以赴,也永远会有另外一批如“信众”一样的支持者。公益人除了解决问题,让更多的人“选择相信”同样是一个重要工作,而公众的选择相信则来自于对公益产品的社会价值,公益人的行为方式,从业者的人格魅力的长期观察的自然沉淀和理性选择。99公益日的相当一部分机构,注意力放在了短期的呈现,迷恋于“一招致胜”的秘籍,而忽略了长期的信誉沉淀和对自然捐赠人的有效挖掘和用心维护。在这部分缺失的情况下,野蛮劝捐无异于过度收割。

互助始终是公益最基本的态度,而竞争在今天的公益行业还远没有形成,之所以觉得竞争好像越来越激烈了,是因为大家的目光过于聚焦,聚焦不是因为专注,而是因为“创造”的普遍缺失,扎堆在了一些没有门槛的地方,绝大部分公益机构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机构的使命,以及真的能够把使命内化的创造性的团队,这样的团队会把目光放在内心所关注的事业上,沉下心来,打磨产品,而不是到处开会、取经、高谈阔论。“公益”“捐赠”是人们消费升级的内在需要,公益机构更应该把目光放在还不知公益为何物的绝对人群身上,从人口的视角来看待未来。

 臆测人性,就不可能守望道德和底线

99是一个入口,许多公益机构和项目通过99来试水,更多的普通人通过99了解公益,参与公益。其中,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怀揣着公益梦想和情怀以捐款志愿者为契机接触公益圈,但是一来就目睹了公益组织在利用规则漏洞去套捐,进而对公益组织乃至整个中国公益生态产生怀疑。

其实,99期间公益机构强调钱无可厚非,毕竟时间有限,6000多个项目集中传播,只能做最直接的表达。但应该在99之前去找到一批项目的认同者,告诉他们“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需要大家如何的参与和支持”。因为这个前提的缺失,公益机构只能去施展“创意”和“套路”。“没有好坏,只有亲疏”是99公益日的必然,也是合理状态,公益机构能够在前端多下功夫,因为也只有如此,机构才可以持续发展,“信众”才会愈加相信,越来越多。

如何认同产品核心价值

今年,灵山基金会携手400余个公益项目参与筹款,并助力20余家佛教慈善基金会首次组团参与99公益日。灵山基金会尝试通过互联网公益捐赠方式,引导广大佛教慈善信众参与现代公益。

灵山始终坚持公益产品的设计是公众筹款的核心,因此我们将近三个月的全国走访、分享,陪伴公益伙伴打磨自己的产品。

7月份,8月份,灵山团队前往石家庄,太原,苏州,昆山,扬州,杭州,滕州,菏泽,济南,合肥,长沙,佛山,昆明,西安,上海,桂林,武汉等地进行了线下传播筹款培训与宣讲,对江门,山东,上海以及各个在灵山上线项目的公益伙伴们进行了不少于5次的线上分享。

此外,基金会通过与核心公益伙伴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让相关机构真正认同公益产品的价值,并通过价值观的深度认同找到核心劝募人,再由核心劝募人带动公众参与传播、筹款。

一切都为了传递清晰99公益日的最大价值,让伙伴们共同认知到,我们要把公益机构最有价值的一面呈现给公众,让捐赠人除了捐钱,更要跟我们走在一起。

僧多粥少,草根公益怎么办?

99公益日如今已成功举办三年了,腾讯一直是以较低的门槛面对全国的公益组织,而草根公益组织基数大,不管是宣传还是资源上没有优势,又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僧多粥少”是必然的结果。未来99公益日可以有更严格的“准入”机制,提高门槛,同时对机构数量、项目数量和预算总额有一个总体评估,对参与机构有更高的自律要求。99配捐是胡萝卜,而自律要求则是“大棒”,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行业“榜样”,推行行业自律准则,营造行业新生态。较之于今天的“普惠”和简单的配捐,用钱来考量道德和底线,不可行,也不可取,应该从“建设未来”的角度来重新设计99。

“在对错之外,有一片原野,我们在那里相遇”,99公益日尽管有漏洞和弊端,但它将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汇聚起来,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众认识公益、参与公益。与其指责和批评99,不如多一些对出路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建设。

在朋友圈里捐点钱,人们的公益意识就觉醒了?

“当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这是腾讯的slogan,让人们走出自己的私人空间,走在一起共同解决公共议题,过程中培养人的公共意识和担当能力,也让这些“建设性的力量,具备更多的建设性的能力”。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否定在一起,而是,既然好不容易把大家聚在了一起,这其中有很多的观望者,质疑者,甚至还有很多试探性的人和阴谋论者,既然在了一起,我们就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去传递更多建设性的产品和想法,去呈现一群有质感和故事的生命,去倡导一种多元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如此,就会真的了不起。

发朋友圈就能做公益?工具理性下的价值和常识缺失

“当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这是腾讯的slogan,让人们走出自己的私人空间,走在一起共同解决公共议题,过程中培养人的公共意识和担当能力,也让这些“建设性的力量,具备更多的建设性的能力”。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否定在一起,而是,既然好不容易把大家聚在了一起,这其中有很多的观望者,质疑者,甚至还有很多试探性的人和阴谋论者,既然在了一起,我们就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去传递更多建设性的产品和想法,去呈现一群有质感和故事的生命,去倡导一种多元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如此,就会真的了不起。

99公益好像成了“富人的盛宴”?

募捐能力强的公益机构,平时没那么缺钱,到了99公益,他又是拿的钱最多的,因此99也被质疑是“富人的盛宴”,加剧了公益机构的两极分化。

如果长期关注腾讯公益的平台,在首页你常年看到的项目和机构几乎是一样的,但在巨大分化下的“公平”本身就不太公平,且自然存在着。虽然99没有缩小这样的差距,但也会提高整体的绝对值,给草根机构多了一个选择,一个相对自由和公平的选择。

相比指责99的不公,其实迷恋工具理性下的价值和尝试缺失的问题更加迫切和严重。公益慈善是要回应社会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策略,通过专业的方案和工具去“营销”和维护捐赠人,并在长期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迭代产品,这些都需要实地走访,用心投入,不断打磨和反思总结。而一个机构做与不做一个项目,关注不关注一类社会议题取决于机构使命和发展状况。今天,这些被相当一部分公益人给忽略了,好像发个朋友圈就当做公益了,在这逻辑下如何博取眼球,适应“传播”成了重中之重,本末倒置。

朋友圈应该成为公益人的“道场”,而不是“市场”。公益也不只是捐钱捐物,99的意义也不在于有多少配捐,而是我们唤醒了多少善心,发动了多少人关注公益和慈善事业。

公众对99的改变,取决于链接公众的一个个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还有他们背后的执行团队,如果这些中间“媒介”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也许参与的公众和99都自然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