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灵青社会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15-11-22 19:00:14

首届“灵青社会创新大赛”由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主办,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承办,点赞网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并由乐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友成创业咖啡、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环宇社创管理咨询公司、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AHA社会创新学院、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等多家社会创新机构或企业协办,旨在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社会创新,发现身边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来切实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并改善周围生态。全国高校(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在校生均可参与。此次大赛奖品不仅有万元现金,更有知名企业(NGO)实习机会,无论在业内还是社会,都有较大反响。自9月14日开放报名以来,已经吸引了全国198个大学生团队参加。海选期间,组委会共收到110份有效项目书——内容涵盖教育、环保、科技、文化保护、妇女发展、残障权益、社区营造等,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经过评委组的筛选,26支优秀队伍带着他们的顶尖创意问鼎决赛,于11月21日、22日两天接受考验,角逐最终大奖。

11月21日上午10时,首届灵青社会创新大赛在德必易园举行了决赛启动仪式,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社会创新平台项目总监 王羽佳、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副主任 卢永彬、点赞网社企创投总监 王蔚洲先后致辞,在对比赛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分别就“社会创新是什么”、“社会创新做什么”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开幕式上,主办方还邀请了参赛团队代表上台展示风采。所有参赛团队将于今天下午两点竞争决赛名额,为第一届灵青社会创新大赛点燃最后的战火。

大赛相关介绍

“社会创新”是什么?

“社会创新”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或需求新颖的解决方法,较传统方式而言更为有效、持续和公正。社会创新形式多样,可能是产品、技术、设计、行动方法或某种商业模式,但无一例外地蕴含全新的思维和行动。

参赛要求

全国高校(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在校学生均可参与比赛。参赛者可跨学校/院系/专业组成至少四人的团队,各个团队之间成员不得交叉。每个团队提交一个参赛项目,项目无领域限制,但年内获国内省部级及以上同类赛事前三名的项目不得重复参加此次评选。

评审规则

初期海选时,评委组将从社会需求度、项目可行性、创新性、公益性及可持续性等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考察,筛选60个项目进入复赛。复赛则着重考察项目的评审标准贴合度、年度执行计划、项目预算、传播方案及组委会访谈等,淘汰至30个项目晋级决赛。届时将由6名来自社会创新、青年公益及商业领域的专业导师协助晋级决赛的团在不更改项目主题的基础上对现有方案进行优化,并选出最终获胜项目。

(附:评委名单)

1449455033343343.png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30,000 元奖金;

(企业)实习名额1名;(NGO)实习名额2名

二等奖(2名):20,000 元奖金;

(企业)实习名额机会;(NGO)实习名额1名

三等奖(3名):10,000 元奖金;(NGO)实习名额1名

最佳创意传播奖(1名):5,000 元奖金;(NGO)实习名额1名

最佳团队合作奖(1名):5,000元奖金;(NGO)实习名额1名

获奖项目

一等奖:“拾青”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依然有超过2万名康复者生活在近600个曾经被隔离的“康复村”中,其中又以广州的麻风病康复者人数最甚。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冼浩威和他们的团队在当地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后发现一般针对麻风病康复者的帮扶都是一次性的,且缺乏人文关怀——直接的金钱、物资援助反而更容易引发康复者们的负面情绪。基于此,团队提出了“拾青”项目,充分利用“麻风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设计了亲子公益游学产品。在村子里开展的“亲子公益游学”不仅可以为康复者提供经济收入,还能在活动过程中让康复者多与外界接触,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等奖:

"果色添香"项目

近年来,果农因滞销而倾倒万吨水果、因天灾人祸导致颗粒无收等新闻频频见报。作为果蔬大省的子女,来自山东大学的张逸晨与她的团队提出了“果色添香”项目据团队负责人张逸晨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将联系种植专家对当地中小果农进行科学种植的培训,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互联网渠道吸引大家进行“果树认筹”,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通过一种融合了O2O及CSA的模式助力济南南部山区村庄转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互联网儿童性教育”项目

近年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媒体曝光数量急剧攀升。然而在我国传统家庭中,“儿童性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家长也缺乏可以相关内容的渠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来自江南大学的罗惋馨与她的团队设计了 “互联网儿童性教育”项目。该项目拒绝一本正经的说教,通过开发系列“儿童性教育绘本”、“儿童性教育动画片”、“丰富、简单、可操作的儿童性教育学习课程”等方式,将线上线下传播有机整合,提高孩子性安全意识,为儿童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三等奖:

“非视觉健心——黑暗体验”项目

来自滨州医学院的王彦龙和他的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救助盲人群体,此次他们带来了“非视觉健心——黑暗体验”项目。该项目拟由盲人担任“教练”,带领顾客在黑暗中进行一系列放松身心的游戏式体验。王彦龙团队认为,“非视觉健心——黑暗体验”项目不仅可以让顾客心灵减压、提高视觉保护意识,还能有效地分担当前盲人群体就业渠道单一造成的社会压力。

"T-dreams"项目

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郑艺和她的团队致力于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他们长期被特殊对待的局面——团队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合作,将自闭症儿童的优秀画作转印到明信片、T恤等实物上进行贩售,教孩子们运用自己的天赋获取经济、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团队负责人郑艺认为,此举不仅可以脱下大众对自闭症群体的“有色眼镜”,还能推进社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性治疗。同时,对自闭症儿童画作的二次设计也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意。项目建立的不是一种公益帮扶而是一种社会对于自闭症的帮助机制。

"创造食品剩余价值,为流浪群体爱心助餐"项目

该项目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饶丽平与她的团队所提出。整个项目可以用“三点一线”的运行模式概括:“三点”即食品店、项目团队以及流浪群体。团队将与优质可靠的食品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从商家处以低价回收即将到期的食品后由志愿者送至流浪群体聚集地并进行分发。 项目将“商品滞销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相结合,争取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资源。

最佳创意传播奖:阳明乐咖啡

该团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咖啡馆融为一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开展公益行动,将咖啡馆打造成青年空间,有效达到了品牌传播的目的。

最佳团队合作奖:苦尽甘来

虽然止步总决赛,但“苦尽甘来”项目组在第一轮比赛和半决赛当中出色的表现以及组员们齐心协力、永不言弃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祝愿他们可以越走越好。